来源:网易财经智库
苏剑(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60s要点速读:
1、最终使得经济能够长期持续健康增长的根本是产品创新,给老百姓提供非常好的新产品,这才是根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不可持续。
2、在高利率的情况下实现高增长才是真正高质量的增长,换句话说,为什么那么高的利率下,企业还愿意投资呢,就是因为经济中有大量的优质的投资机会,把利率拉上去了,于是,经济就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组合。美国实际上已经实现了这样的高利率、高增长的组合。
3、接下来美国可能会继续加息,但是加息步伐会减缓。很多人预计美国明年经济增速可能会降到1%以下,在我看来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
正文:
美国经济在这两到三年表现非常好,很多人预计2023年美国经济会衰退,到底什么情况,现在都很难判断,我从我的角度对美国经济做一点判断。
在我看来,世界经济和美国面临的问题都是产能过剩,面临产能过剩各国采取的办法都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扩大投资需求。稳出口也是一个方面,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大是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但这两个政策有非常大的缺点,一是扩大出来的都是劣质需求,二是这种需求的不可持续,像财政政策最终会使得国家的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
最终使得一个产能过剩的经济长期持续增长,需要产品创新,也就是通过科技创新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新产品,通过新产品来扩大消费者的优质消费需求,从而使得总需求能够得到持续健康的扩大。比如现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产品几乎曾经都是新产品,包括电脑、互联网、手机、电话、手表等,所有曾经都是新产品。这些新产品被开发出来后由于能够带给我们很大的便利,慢慢就成为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它就凝结在经济中,成为总需求永远的一部分。
新产品刚开始出来时,如果它能够适合我们的需要,给我们带来的边际效用够,那对消费者来说就意味着值,消费者就愿意花高价去买,对企业来说投资收益率就比较高,投资收益率较高,就意味着企业对各种意外冲击的抗打击能力比较强,经济就比较健康,对金融危机的抵抗力很强。从这个角度看,最终使得经济能够长期持续健康增长的根本是产品创新,给老百姓提供非常好的新产品,这才是根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不可持续。上世纪90年代美国曾经有大量的新产品,当时号称互联网泡沫,听起来是泡沫,但实际上当时确实有大量新产品。当时美国经济中有大量好的投资机会,于是企业都愿意投资,把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拉得很高,当时美国联邦基金率低的时候3%左右,高的时候6%以上,而当时经济增长率也比较高,结果是当时美国就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组合,按照正常宏观经济学来看,高增长应该和低利率是一对组合,要想稳增长就必须降低利息率,但那个年代恰恰是高增长高利率组合。随后2000年美国经济衰退,美国开始降息,降息刺激投资,这导致劣质需求出现,从而使得美国最终陷入一场次贷危机,最终把全球都拖入了一场金融危机。这明显说明,一国经济要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拉动增长,最终埋下的是金融危机的隐患。
网友评论